科举宠妻日常 第16节(1 / 5)

加入书签

这或许也是世家子弟和农家子学业上出现天壤之差的原因。

世家大族出生的弟子从小耳濡目染,对这些都能了解一二。可是对于出生贫寒,说话都用白话的人普通百姓来说,贸然去接触一项几乎等同于另一个世界的语言,真的太难了。

好在温钧也经受过现代课堂上文言文的轰炸,多少有些经验。

吐槽了两句,他静下心来,再次投入到读书中。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老先生并不是那等腐朽古板之人,虽然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千古名言,对待询问的学生却还算宽和。

温钧有极个别不懂的地方去问他,他都能欣然解答,并称赞温钧天赋好、进度快。

有良师,有益友,温钧也耐得下心去念书,这才能进度一日千里,追上丙班的那些同窗。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淹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院子里,温常氏坐在屋檐下,听到耳边传来的读书声,不禁放轻了声音,侧耳倾听,面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一旁的宋媒婆也听到读书声,惊疑不定地看了眼声音传来的方向,露出惊讶神色。

她常年不在家,到处去帮人说媒,虽然听说温家长子回私塾读书的事情,可是没有亲眼见过改头换面后的温钧,一直在心里存疑,还以为是村子里的人开玩笑。

没想到此子是来真的。

“子曰……”

温钧的朗朗读书声传出,一边诵读一边理解其中意思,若是有不懂的,才会停下来去思考。

而每当这个时候,温钧就迫切希望自己手上有一本现代印刷的《论语》做参考。

现代印刷的怕读者看不懂,一个个字都标释了含义,还有各种注解,注解加起来是正文字数的十几倍几十倍。而古代的《论语》,生怕浪费笔墨,通篇也才一万来个字,其含义和思想全靠先生教导和学生领悟。

如此一来,但凡有人领悟出现了偏差,就掰都掰不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