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八章 委以重任(3 / 4)

加入书签

现在情况已经很明白了,大元首的真正目的,便是把他们这帮不安定分子全部引出来,然后找到合理合法的借口一锅儿端了,全部转送到西北、西南边疆地区。文人士子,那就去给异族蛮夷传播中华文化,务必做到化夷狄为诸夏。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把那些说着不同语言、用不同文字、有不同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异族,统统来一个书同文、言同汉、礼同周。

大元首的目标是赤果果的,根本不大算保留什么多样性文化,他要的是中华版图之内。决不可存在任何可能导致文化割裂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康藏西疆南疆之地,宗教迷信严重,人民愚昧不开化的居多,那些上层宗教头目和贵族老爷们。接受不了中央政府的“宗教必须在法律与国家主权之下”的规定。

中原的佛道等正教,自古就已经世俗化,也从来不谋求政教合一,或者凌驾于政权之上,儒家首先就不允许。

边疆地区却因为儒道不行,正法变异,导致盲目崇拜的宗教势力一手遮天。在历代前朝,也只是以羁縻为主,改土归流都做不到。新朝大元首有气吞天下的气魄,这是要一鼓作气彻底除了祸根啊!

张謇脸上最后一丝不愉快登时一扫而空,不自觉的瞪圆眼睛,紧盯袁世凯的脸,发现并没有丁点儿的欺诈,顿时按捺不住的心绪翻腾。

张佩纶和文廷式等人也是淡定不能,他们可不是那种光会死读书的一般文人,都是出入京畿朝廷上层,参与各种天下大事的绝顶聪明人物。西北文明交汇的事情,他们在读书时期都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总结的那么清楚。

最近十多年,国内出版的诸多历史文化研究书籍,颇多介绍西域和中亚文化、文明,着重阐述丝绸之路的内容更是最近几年的热点。

传统读书人最看重什么?立功立德立言。倘若真的能在西域文化整理层面,搞出一些独到的成绩来,促成什么文化融合,他们的确将不仅仅是中国文化名人,那必须得是世界级的学术大师啊!

这要不是时间地点场合气氛都不对,两位老夫子都差点忍不住要主动请缨了。这种好事儿,怎么能少了俺们两位天下士林领袖、清流魁首捏?

十几万文人士子都是读书高手。教学也没问题;有数十万大军和千百万移民为后盾,不怕有人造反,不听话就杀!再加上张謇等东南财阀精英们统摄的西北银行,从金融经济上稳定大局,搞工业开农业拉动经济收入,让边疆贵族地主们享受到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让下边愚昧平民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如此多管齐下,从根子上改变边疆整体面貌,成功率实在太高了。

而当真如大元首所说,移民三千万实边的大业成功。边疆人口比例打破平衡,以汉人加上汉化当地人的能力,站稳脚跟完全没问题。

袁世凯眼角一瞥,就知道这帮酸丁都动心了,他却故意不点破,又对张謇道:“火车上有给季直兄几位准备的包厢,里面的小型图书管中,有一应所需书籍资料,可以当做路上消遣之用。袁某就不多赘言,希望数载之后,可以看到季直兄载誉归来。”

张謇脑袋里翻江倒海,直到上了火车在包厢里坐定了,还晕晕乎乎的没有冷静下来。直到专列拉响汽笛,哐当哐当开出车站,他的眼睛被两侧不断加速倒退的景象给弄得发花,却才醒悟过来。

回头再看,张佩纶、文廷式、杨度,还有许多位差不多的清流名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挤到了占据整列车皮的包厢当中。

一帮大才相顾默默无言,良久之后,就听张佩纶长叹一声:“厉害呀!我今日才知道,为何当初老中堂那般推崇大元首。当时张某还诸多的不服,今天看来,眼光差的太远啦!”

其他人除了叹气,也无话可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