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 第206节(1 / 5)

加入书签

8月2日,曹轩返京,胡婧亲自开车来接他。

曹轩戴着口罩,没急着上车,围着转了一圈:“宝马x5啊,哪弄的?”

“当然是买的。”

胡婧一扬手里的宝马钥匙,得意道:“驾照都考下来了,就买了新车,亭亭帮联系的,九成新,价格也低好几万。”

“二手啊,怎么不买新车,钱不够?”

虽然歌手和音乐人拿的分红不高,20%以上的屈指可数,许多当红歌手也就是百分之十几,大部分的都在10%以下。

但是人家体量在这,哪怕分的比例少,赚的也多,而且国外版权管控比较严格,一直可以分红,理论上说,歌手和音乐人可以源源不断的吃老本。

虽然不想承认,但作为一个从业者,曹轩觉得欧美乐坛和影视比国内成功,版权问题绝对是大利器。

相对保障了创作者的利益,有钱赚,大家创作的积极性自然就高。

当然,国外针对版权各种恶心事也不少,后世企鹅、网易那几家干的事,都是人家老美几十年前玩剩下的。

胡婧是不缺钱的,再怎么说也是当红小花,繁星的片酬都是足额给,几部剧加起来也有小百万了。

再加上蒋月偶尔联系的商演和活动,前段时间还接了一个洗衣粉的代言,两年250万。

仅靠她自己,就是个小富婆,更别说曹轩时不时给个“买菜钱”,逢年过节封个“小红包”,少则十几二十万,多了几十万到百万不等。

虽然曹轩没细数,但估摸着胡婧手里500万还是有的,这还不算两套房子和那些其他贵重物品资产,买个宝马绰绰有余。

“我一个新手,买新车碰了多心疼啊,二手车先开着呗。”

后来长时间相应做了改变调整,市场才慢慢规范起来,但是依旧有很多漏洞。

欧美乐坛每年关于版权的烂事和官司,犹如家常便饭,身上不背几条相关事宜的歌手,都不好意思称之为歌星。

但有一说一,至少在2001年,华语乐坛的市场环境确实没法和人家比。

曹轩也更坚定了去美国捞钱的主意,甭管捞多捞少,薅到美国佬的羊毛,就算胜利………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