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江北三城(1 / 3)

加入书签

“走吧,回县衙。”这位年轻时也曾金榜题名,意气风发,之后接任宝应知府一职的父母官,也曾有壮志雄心,但年岁久了,便发现,这小小的宝应,不过是南楚与北齐的缓冲地带,金陵城内那些手握重权的相公们,哪里肯往这里多看上一眼。

老者走出去几步,突然停下,也不回头,平静的说道:“百姓们不受皇恩,本就该走的。但咱们拿朝廷俸禄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不能忘啊。”

身后那小吏,脸上浮现出挣扎之色,最后眼神担忧而留恋的看了眼远处的人群,深深叹息一声,跟着离去。

那逃难的百姓中有自己的老父母和妻儿啊!

八月十五清晨,一只两千北齐边军携带攻城器械,进攻宝应。

八月十四日。

宝应县城南城门开了数个时辰,数千名南楚逃难之民拖家带口由此门出,南下避难,还未走出多远便被一只北齐边军的一支骑兵拦截,一阵骚乱过后,丢下数十具尸体,这数千难民在这只骑兵的裹挟之下,转向,向北而去。

北齐国,民三百万户,人口约一千五百万。辖内的冀州、鲁州、半个豫州,三地人口密集,但北部的辽州以及蒙州,虽然土地辽阔,亦有大片尚未开拓的肥沃土地,但一只苦于人口基数不大,即使北齐掌控这两片土地之后,各种优渥国策倾斜,也成效不大。因此这次对南楚开战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掠夺人口,增强己方国力。

“大人。。”宝应县城低矮的城头之上,一位满脸风霜的中年小吏,望着绕过县城,往北而去的人流,带着忧愁之意。

“为官一地,上报君王知遇之恩,下报黎民爱戴之情。”身穿知县官服的老者,长冉随风而动,脸色淡然,悠悠的说道。

一同到来的五千轻骑青字营。切到宝应城南,为攻城的边军压阵,以防南楚军队来援,却只收获了十多只被马蹄声惊起的野兔,别说南楚的军队,连南楚斥候都没见到一个。

“如今战乱以至,君王的知遇之恩,我以用三十年兢兢业业报答了,如今为治下百姓求一条生路,也是应有之意。”

“大人早知,会有此状?”小吏闻言,问道。

“西凉、北齐而过人口加起来不过我南楚的六成。西凉困于土地苦寒贫瘠,而北齐不同,有大片肥沃的土地还未开垦。说起来也亏咱宝应面对的是北齐,若是西凉,在下说什么也不会有此举动。”宝应知县微微一笑,说道。

“大人此举,怕是有污身后之名啊!”小吏神色复杂,长叹一声。

“怕什么,我不过是一小小知县。百年后,史书上最多一句‘齐军于某年某日,破楚宝应’,提不到我的。”老者语气之中略带调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