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祠堂灵牌(1 / 4)

加入书签

。。。。。。。。。。。。。。。。。。。。。。。。。。。。。。。。。。。

老祠堂,门很旧。还掉了块漆。一对白色草纸糊着的福寿双全门联字样历历在目。似乎在倾诉着往日的那些事儿,可惜早没人听了,想听的人也死了。只留下了现在的残破不堪,跟老年人的牙床似地,肮脏还带着股儿难闻的臭气。

“既然来了,那我们进去看看吧。”看到跃跃欲试的几个人,郑师傅读出了他们的心思,也就顺水推舟的说了。

“好来!”众人一喜。李明更是涨了精神,都市只有红灯绿酒,高楼大厦,就是再有情调,也拍得腻了,哪有这些民俗民风带劲啊?这不,见猎心喜,调起了相机焦距,职业病又犯了。

“稍等。”

羊肠小街,交错qb5。wwW.qΒ5.C0M\相信在有人居住的那些年头,这里一定繁荣的很。

而青砖,则是这里最常见的东西,家家户户,坊里巷外都少不了它。

村子虽不大,但五脏俱全。真不知道居民都哪去了,难道真的如介绍上一般,给那个所谓的‘咒怨’索了命去了吗?即便是如此,可又是怎样深仇大恨,要这一村数百口的老少生命来偿还?

莫非是?阎罗债!

四方街,没有人。人在哪?听说,全死了!……

郑法融左手轻轻拨开了虚掩着的门,“咯吱”一声,首先踏了进去。

接过大徒弟递上来的一支散发着浓郁气息的檀木高香,对着门内鞠了一个躬。口上念了一道祝词,大概就是‘打扰了各位安息,我们只是进来看一下,希望不要见怪’之类的。

“可以进去了!”祝词完毕后,大徒弟一挥手高声道。

祠堂,斑驳的瓦片,歪脖子老槐树。

看似简单的旧照片场景,合在一起,却成了一个诡异的拼图。而这些,就在摄制组的眼前。

8月12日,最后一个采访点。

“你们看,这间屋子是典型的祠堂样式,梁上雕了龙凤走图,墙面已经发青起皮了。恐怕这年代至少能追溯到晚清到明国这个时间段。祠堂,是用来拜祭先祖的地方,通常供奉着家谱里一代代上辈的牌位。家主去世后,他的灵位也会被人摆上去的,这在中国,是个传承很久的风俗。”

郑法融从村西一直带路走到了这里,活像个导游,面对镜头一点也不生涩的侃侃而谈,显出了专业神棍跟街头神棍的素质区别。老郑这会可是意气风发的很呐,心里早就打起了小算盘,咱这会儿名气一上去,可得把洪湖的马仙姑给压下去。到时候,人家有点啥风水的事还不得来找我?想到这,解说时的派头就更大了。卖力的唾沫乱蹦,真应了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滔滔不绝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