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六 校长其人(2 / 3)

加入书签

而在冬天时,校长也会自己出钱为孤儿学生添衣置被,不过要想得到这些,则要先背诵出校长安排的三篇文章。

通过这些事例,江河努力的刻画出了一位不受学生欢迎,但却受人敬重的老先生。

“停!发哥,你的表情过了。你因为冬天学生没有热水洗澡的事情来找校长商量的,而且你已经知道了校长是个怎样的人,所以虽然你们理念不合,但你内心里还是敬重校长的。你再好好揣摩一下那种敬他却不服他的感情,并且加入点求人的感觉。”

“ok。给我几分钟的时间,我好好酝酿一下。”

江河伸了个懒腰,着周闰发在镜头前踱步入戏。江河现在没能力让演员入戏,所以只能是讲出自己的想法,让演员们通过自己的天赋表现出来。而这也是他每天晚上都要让演员开讨论会的原因。不仅给自己充电,也让演员们第二天更容易找到状态。

等忙完所有的事情,江河躺在床上,拿起一本《华夏文化的命运》,开始给自己充电。充实的一天就这么过去。

《我们的歌》这部改编的电影,江河虽然改动的幅度比较大,但基本还是跟着原作的步调走。

在一开始仍然是著名指挥家莫林回华夏参加母亲的葬礼,他的老同学皮逸凡将当年的音乐启蒙老师马修的日记送给了他。莫林翻着马老师的日记,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一九四二年,在华夏抗战最艰难的时期,留学美国的音乐家马修带着一腔热血来到了陪都山城。由于战时的陪都没有发挥马修才能的地方,他被安排到了一所名叫“改过斋”的男子寄宿学校,担任英语老师和辅导员。这所学校中,少部分是被视为难以教化,顽劣不堪的孩子,而大部分则是因抗战失去双亲的孤儿。

在到任后,马修发现由于学校的校长是一位老夫子,总是以老一套的方式管理学生,所以虽然学校的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但却死气沉沉。受过西方式教育的马修,想要改变这一现状,让孩子们拥有这个年龄该有的活泼。而改变的切入点,马修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音乐。

于是马修在自己负责的班上组织起了合唱团,教孩子们唱歌。不过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心。不仅班上的孩子王莫林总是捣乱,与自己过不去,而且厌恶西方文化的老夫子校长也不断的阻扰着马修。不过马修并未对此屈服,他不仅和校长据理力争,而且还要将有着动听歌喉的莫林的音乐天赋挖掘出来。在谆谆善诱莫林的过程中,马修认识了莫林的单身母亲,并对之产生了一段微妙的感情,可惜这段感情最终无疾而终。

当马修组织的合唱团终于让学生们找回自己的天性,并为抗战将士们演出获得了成功时,莫林却与校长喜爱音乐的女儿发生了恋情。得知女儿早恋的校长拆散了两人,并要开除莫林。为了让莫林能继续读书,马修选择了自己离开,并带走了孤儿皮逸凡。

与原作不同的是,江河将校长设定成了一位刻板保守的老顽固,他与马修之间的冲突,就成了东西方文化理念之间的冲突。这种是十分套彩的,不仅东方人爱,西方人也爱。只要能够处理到位,就能获得更高的评价。毕竟东西方文化理念的冲突问题,是一个一直难以解决,却又十分热门的题材。

虽然将校长定位成一个老顽固,不过对于培养出了华夏最后一批大师的民国教育,江河还是心存敬意的。所以老夫子校长除了是一个不知变通的老顽固外,还是一个热爱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为了刻画好校长这个角色,江河还将s省大家蒙文通老先生的教学方式用在了校长身上。作为教授学生国文和历史的先生,老夫子校长在考试时都是由学生出题问自己,通过学生所问的题目,辨别学生的学识程度。等考试完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上次考试表现,校长会自己掏钱请合格的学生吃肉,而不合格的不仅会被戒尺打手,而且还只能和稀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