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人家 第6节(1 / 5)

加入书签

“刘姨您这话说的,我二姐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去做进步青年了,怎么到您嘴里就像是我家不要女儿了?”

钟文姝说完这话,微微低下头,又嘀咕了一句:“明明不要女儿的是您家。”

此话一出,众人不约而同想起了前些时候刘家的闹剧。

“重男轻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但大多数人家都会给自己盖一层遮羞布,就像是钟大嫂的王家,惯会的就是挟恩图报。

又像是大院里的李家,李婶子不知用什么理由说服街道办给她儿子开了张去外地的介绍信,钟文姝已经很久没在院子里见到李宝来了。

钟母的话给了钟文敏不小的冲击,沉默良久她开口:

“妈,我下了乡,你们真的还会管我吗?”

“我好不容易拉扯大的闺女,没享半点福,还能说扔就扔了?”

<img src="../Images/d84d39803e23ddf27566f671d2f63716" alt="">

七八十年代供销社---2023.6.6【和平菓局】

但是刘家那是一点都不愿遮掩的,最小的女儿才刚满十四,还是上初中的年纪,结果硬是被刘家两口子给报名下了乡。

钟文姝至今都不明白知青办的人怎么就同意了。

刘家两口子本以为这样就能保住没结婚没工作的小儿子,结果小女儿报名没两天,街道办就上门了。

这年头的下乡可不是家里出一个人就得了,而是所有符合条件的都得去。

这么一耽误,根本来不及办顶职手续,那小儿子连东西都没备齐就上了火车。

一九七二年七月底,钟文敏身上沾满了妹妹的鼻涕眼泪,很是嫌弃地带着两个包裹坐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

三天后,钟文姝顶替了钟母供销社的工作,穿着钟母亲手做的新衣裳站在了柜台前。

新来的水灵灵的大姑娘,又算是个熟面孔,自然是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其中一个和钟母一直不太对付的中年售货员,见到钟文姝就不怀好意地问了一句:

“文姝啊,你家二姐应该到地方了吧?听说是东北那块儿,比咱们这儿可是要冷多了,也是个可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