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朱楩,封无可封?(2 / 8)

加入书签

朱楩纳闷的看了过去,嘟囔道:“没想到你们读书人倒也能明白点事理。”

对面所有文臣都脸黑的看着朱楩,殿下,您这地图炮开的可是太广了,一句话把天下所有读书人都囊括进来了是吧?

可他们也已经明白,这位殿下是真的猛,总是一副不把天下读书人与儒家放在眼里的气魄。

偏偏又拿他无可奈何,毕竟朱楩不论是前年初到云南就立下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不世之功,以区区几万人大破思伦发土人部队的几十万大军。

就在年前,甚至还没过去一个月呢,他就从草原上带回来震惊朝野上下的天大功劳,连蓝玉恐怕都拍马难及了。

朱楩轻哼一声,接着说起了关于番薯和玉米的环境需求,以及种植时需要注意的情况。

卓敬不愧是户部侍郎,哪怕他也第一次了解这些新鲜的农作物产品,但是很快就明白了具体流程,只等开春之后稍微实行验证一番,也就差不多能够掌握了。

然后就可以让户部官吏下去宣传推广了。

至于要改换朱楩带来的新稻种一事就更加简单了,只需要把现在食用的粮食品种在春忙时更换一下,其它一切照旧即可。

今年还不急着要让全国大举施行,仍然要在京城周边进行试验种植。

再加上朱元璋几乎都要明着说包庇朱楩了,恐怕连当初的太子朱标都做不到这种程度。

因为朱标当初跟那詹徽打官司时,老朱都说詹徽做的对,训斥过朱标。

再看如今,满朝大臣的弹劾,都不如他朱楩一个屁香。

而且如今的京城其实就在江南,毕竟这里是应天,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嘛。

众所周知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可谓是天下粮仓,历史上随着满清举起屠刀,江南可是每年都能提供三分之一的税收,可见一斑。

所以在这里进行试验种植,既不用担心伤害百姓利益,而且一旦成功,到时候就没有人再有所怀疑了,可以直接推广全国。

“左侍郎大人,看来咱们这几天要有的忙了,”卓敬转身对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臣说道。

那人却笑着说道:“正该如此,殿下不是已经说过,我等乃是朝廷大臣,理该为陛下与国家尽忠尽职,以造福天下万民于己任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