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似是故人来(1 / 8)

加入书签

想到这里,萧若揉着额头的手停了下来,望着外面已经暗下来的天色,叹了口气。

要是贾诩在就好了。

虽然已经以凉州刺史的名义设立了庞大的庶务文官,但是这些人做的事就是将各种资料集中起来,然后等着她裁决。

从财政到农务军务,就连军屯内设几个仓库,设在水阴水阳都有好几种方案,这些细小的地方看似不起眼,但一个不妥当,就连锁影响下去,后患无穷。

不得不反复查询确认,细细斟酌,还要确认好时机下决定。

长安的人渐渐多了,原本荒芜地走上好几十里也见不到一个活物的街道,慢慢地有了复苏的迹象。

这些年的战争在关中一带留下的伤口太深,清点下来,大多数的城池人都是十室九空,堂堂一个旧时帝都长安,只有居民十万户。

长安比之更不如,不到八万。

然而光是拱卫一个长安城,至少需要精兵三万。

没有人,就招不到兵,就算招到了,也养不起这么庞大的军队。

偏偏现在连一个信得过帮忙裁决的人都没有……

虽有意选拔人才,名单看过了,大多都是寒门出身来混一口饭吃的,不会很差,但是也没有出众的。

“这些是自然的,你没有家世没有门第,前不久还被天下诸侯讨伐,即便是朝廷封的凉州刺史,也不会有人才前来投靠。”

马超虽然说话直了点,但现状就是这样。

不管是长成的,还是正长成中的人才,似乎全部都躲了起来,就算她知道名字也一个都找不到。

将面前厚厚的小山一样的文书推开,萧若揉了揉额头,看见窗外已经黑透的天色,总算明深刻理解了术业有专攻这句话。

这些庶务在贾诩手下就能被轻易地解决,好像不费吹灰之力一般,曹操手下的荀彧也是个中高手,曹操不在的时候,整个兖豫二州庞大而盘根错节的军事内务能毫无偏差的继续运行,很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荀彧这个尚书令。

然而这些当初看着轻松的事一落到自己的头上,才切切实实地明白创业容易守业难是怎么一回事。

想当初黄巾起义的时候,也曾经所向披靡,逼得东汉王朝摇摇欲坠。

但是事实证明光是用暴力是平不了乱的,黄巾党打一个地丢一个地就是最佳的前车之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