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坦诚(3 / 3)

加入书签

既然个人武力已经不错了,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带兵的能力了,这个才是他最着急的。他虽然每日苦读兵书,但他知道,光是苦读兵书是没用的,毕竟纸上谈兵的典故人人都知道。但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还是只有继续苦读兵书,尽量让自己做到活学活用。

时值深秋,管亥已经入房睡觉。李越却依旧坐在院子内的大石上,苦读兵书。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误广地者荒,务广得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彼以直陈来者,我以方陈应之;方来,锐应之;锐来,曲应之;曲来,圆应之;圆来,直应之。直木,方金,锐火,曲水,圆土也。各以能克者应胜之……”

月下风中,少年就这样借着月光苦读兵书,直至沉沉睡去……

本来李越只以为张角召集众人只是为了将两兄弟引荐给众人,算是表达对他们两兄弟的重视。谁知道张角直接将众人,也就是现如今太平道的所有核心成员召集到了一处秘密地点,商议大事。

大事,指的自然便是起义之事。而且张角也并没有将李越和小五排除在外。刚开始说出自己的意向后几乎所有人都是感到震惊!大汉王朝以及矗立了好几百年了,而在座的所有人曾几何时都不过是普通人而已,现如今张角竟然意欲造反!

不过就如同前面所说,众人曾经都是普通老百姓,受过不少因为朝廷**的苦,而如今朝廷的作为越来越**,百姓的苦也是越来越严重。众人心里其实早就对朝廷不满了,再加上张角的威望,而且众人都觉得太平道教徒遍布天下,起事必有所成,因此在震惊之后都选择了赞同。而且这个时候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不会选择持反对意见,那是作死。而且在做的人几乎都是张角的心腹,几乎不存在泄密一说。

之后自然便是关于起义准备的一些意见和看法了。众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而李越想着历史上毫无秩序从来打不起逆风仗的黄巾军队,当即起身说道:“天师,我太平道起义纵然天下百万百姓响应号召,但说难听点,没有受过训练终究只是乌合之众,因此我认为应该事先训练好一只军队。”

李越话音刚落,张宝就说道:“说得容易,训练军队首先就得募兵,光是募兵这一关就难以瞒过朝廷。就算募到兵了训练军队这种事被官府察觉到最后还不是坏事了?”

张宝的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李越回答道:“张宝大人说的确实有道理。所以我们就要找到正确的办法来训练一只军队!我个人认为,在全国各地开设武馆便是最好的办法!武馆只招收青壮年教徒,对他们严加训练,加上武馆的名义来掩盖,想必不会出大问题。”

“不过,这样做还是有缺点。我们只能尽量的提高教徒们的个人作战能力,如果对教徒们教授队列配合作战这些东西先不说教徒们是否愿意,久了也肯定会被人察觉出什么来。军队要的是秩序和逆境敢于勇往直前的士气。这一点绝对不是靠开设武馆就能做到的,但加强教徒的个人战斗能力也总比到时候起义之后士卒们连怎么开弓都不知道来得好。”

最后张角自然接受了李越的建议,开始下命让众人尽量在全国各地开设武馆,为起义训练处“潜力预备役”来。之后的一番议事李越也就没怎么在发言,毕竟他对于政务这方面不是很懂。

之后李越便回到了陈留,因为李越的建议太平道还真就在陈留城内加设了一座武馆,算算,离历史上的黄巾起义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一年半的时间,陈留两座武馆教出一千多人却是绝对不成问题,只不过还是要注意影响,不要被官府察觉到什么端倪。而李越也因为这次与张角的坦诚开始迫切感觉到阵阵压力。毕竟他现在也算是太平道的高层之一了,但并不是说知道历史就能改变历史的,首先你得有那个能力。

而现如今李越的个人武力已经不俗了,若对手是普通人,一个打几百个都绝对不成问题,当然,战场上的官兵肯定不会是正常的普通人,这个世界的武将变强了那小兵自然也会随之变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