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马鞍山(上)(3 / 3)

加入书签

张謇吃了一惊。先是一喜,随即又忧虑道:“文鹿这个考虑甚好,只是江苏财政能否支撑啊?一个学生一年就得花费二百多银元,三年就是八百银元,三千学生就二百四十万呐!”

“学生可以勤工俭学,如此成本可以拉低到每人每年一百元左右。”刘继业明显在此问题上深思熟虑过,随即便道:“而且学费不需一次付清,江苏政府更可以与外国学院合作……如此算下来,送三千学子留洋的先期投入也就八十万元而已。后续每年稳定投入五十万,就可换得三千有技术有知识的优秀人才,我等其实是赚了的!”

“况且,教育事重,亦可广泛在民间集资啊!”

八十万说多不多,但是在当前全国范围内普遍财政危机的情况下,也只有财大气粗的刘继业才拿的出手了。而若是算上江苏政府的教育经费,则刘继业在教育领域上已经花费了不下五百万元,绝对是出手豪气了。

张謇听后不由得由衷感叹道:“纵观全国督抚,也真的只有你刘文鹿如此注重教育了。”

到了制铁厂后,首先由哪位杰佛逊带领二人参观几个主要工厂的设备和生产情况,他们分别看到了一号钢厂的高炉、转炉、平炉、轧机等机构,看到一铲铲煤转变成一炉炉的铁水。

“前些时候由于战乱所故,工厂销量亦受影响。尤其是钢轨销量锐减了百分之七十。不过从上个月开始,销量均有所恢复,目前已经接近去年同期的水平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没有一家公司没有被战乱所影响,不少更随之倒闭。而马鞍山制铁厂的最大竞争对手,能够年产钢铁四万吨的汉阳制铁厂,更是由于身处战区而遭到破坏。战后又得不到重建资金,现在也只能苦苦挣扎,一个月只能产出钢铁不到千吨而已。相比之下,三联集团的大部分产业由于江苏并无太大动乱的原因而得以保存。

三联银行更是凭借极高的信誉,在战乱时吸收到了二千多万银元的储金!

前一阵子三联集团已经派人前往汉阳,去考察汉阳制铁厂的具体情况,看有无收购的可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兴盛,兴办实业,都需要人才。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能从一开始就努力兴栽培养!要我说,一国之关键就在实业和教育而已!”

张謇赞同地笑道:“有文鹿一席话,我也可安心北上了。”

参观完了现有厂房后,刘继业一行人随即又来到了不远处已经兴建完毕、开始调制设备的二期钢厂。

只见无数工人在穿着西服的技术人员指挥下,在数个巨大的高炉周围忙左忙右的。格式零件更是堆积在几个区域,有工人在中来回穿插。

参观了一会儿,出了厂房后刘继业对着张謇低声道:“咱们还是需要多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不能让技术长期掌握外人手中啊。”

“制铁厂的技术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前十五名和前四十五名的,已经由公司分别出钱送他们去美国和日本留学去了。等他们一年后归国,我们也就有了技术了。”

刘继业轻轻摇了摇头道:“这点人只是杯水车薪。现在国家发展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理工科为甚!我打算以江苏为先,加大派遣留学生的力度,争取在明年夏天将三千学子送去海外留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