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千奇百怪(2 / 3)

加入书签

第二次,则是一个文学社考察的对象,也是凭着一些社员透露的消息去举报揭发,结果一如那个李明昆一般被送交刘继业处理。

端方如此做,一方面是对刘继业的绝对信任,另一方面也是文学社的保密工作做得好,没有留下任何纸字证据。李明昆等举报人拿不出证据,只有空口说辞,又怎会让端方怀疑到‘讨贼’干将、救命恩人刘继业头上?

刘继业对此事的处理,不需再提;不过事后却以此为教训,加紧了文学社的保密工作,并要求各分社更严格地审核外围人员。同样的,当初推荐了最终告密者的社员也受到了相应的惩处。

只是这种大好场景,随着端方于两个月前北上京城,调任邮传部尚书而结束了。

新任两江总督名叫张人俊,由两广总督任上调职。此人虽然与袁世凯曾在山东共事,甚至结成了儿女亲家,而且也曾在国会请愿运动中站在立宪派这边,但是刘继业却知道此人不如端方好说话。

大致上,文学社可分成‘王派’、‘关派’、‘学术派’、‘无派人士’以及‘纯臣’。刘继业对文学社内的情况非常了解,既无意也知道无法做到无党无派。

他需要做的是如何让争斗控制在良性范围、不影响文学社的大方向、也不会使任何一派做大。甚至适当的内部争斗对保持组织活力,以及于自己集中权力是有益处的。

就像关启平和王光照,两人在遇到争执不下时,最后也只能靠刘继业来裁断,使最终的裁断权永远掌握在刘继业手上。当然,若是两方吵得有些不像话了,刘继业也会出面制止,甚至做出一定的,至少在目前和表面上做到客观的惩处。

不过随着刘继业几次表态,众人,尤其是王关二人也大致摸清了限度,遇到意见不合时谁也不过线,使争执最终保持在合理良性的范围内。

文学社的这个情况,蒋方震也察觉到了。出于对好友的关心,还曾主动与刘继业商议对策,无形中靠近了方振武等人的‘纯臣’。

张人骏字千里,号安圃。直隶丰润人。1846年,十九岁的他中同治甲子科举人,1868年中同治戊辰科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庶吉士,曾出典四川副考官转召谏,以兵科、户科、吏科给事中掌广西、湖广、山东、四川各道监察御史。在京居官长达三十年,得到的是无比正面的评价:“为人凝重,操履端洁,察史颇严。”

而张人俊在两广总督任上,一不贪污受贿、二外申国权,派遣水师提督李准数次巡游西沙和东沙群岛,并挫败了日本人妄图偷占东沙岛的谋算。

“我不是为此担心……”刘继业回过头来,朝好友笑了笑,双手从裤袋内抽出,沉声道:“文学社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绩,除了你我以及同志们的努力之外,与外部环境也是分不开干系的。”

“文鹿是说……?”蒋方震有些明悟。

“若无端方的信任,我文学社想在清廷眼皮底下发展壮大,是极为困难的,也不可能快速发展一年。”

蒋方震也知道自从东南大起义刘继业救了端方的性命后,这个两江总督、清廷的封疆大吏对刘继业就无比信任,甚至把清剿新军内革命党人的工作交给了刘继业来负责,极大便利了他清扫军队内的异己、扩大文学社势力。

中间也曾发生过两次告密事件;一次是一个即将被清洗的旧军军官,李明昆不甘心默默离开,凭借他在第三十四标任职两年捕捉到的消息去两江总督衙门检举第三十四标内有乱党,结果检举信直接被端方传送刘继业处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