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光复运动(3 / 3)

加入书签

“就问松坡一句话:‘摄政王当政,若罢免袁世凯,你对立宪有信心吗?’”

此言一出,蒋方震就已明白了刘继业的打算,稍一想便知道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作为前革命党人,后又转变为立宪派的蔡锷,他的回答很能反映当前立宪阵营中倾向革命的那一批人的想法和态度。

刘继业一直强调革命的成功是不能光靠革命党人流血牺牲,不能靠军事冒险主义,而必须要结合社会主流态势行事;其中绝大部分站在立宪派的地方实力派士绅群体,是最具有影响力,能够决定革命成败的政治群体。

如果蔡锷表露出了对新的摄政王载沣失望,则革命起义将很有可能获得广大士绅的支持。但是如果政治立场属于倾向革命的立宪派的蔡锷都反对的话,那绝大部分立宪派就更不可能支持,革命就真的很难成功了。

虽然刘继业在国家主义中一直强调发动社会各阶层,但是在现在、在清末的局势中,占据绝对优势的、能够决定国家命运的,还是地方士绅们。至少暂时,在推翻满清之前,还必须借助他们的力量。

刘继业算了一下,除了江苏南部能够拿下之外,还有徐锡麟的安庆、以及秋瑾和蒋尊簋的浙江。而第八镇反正后,回击武昌也是能够拿下的。但是之后呢?广州或许有可能拿下,但是在各地督抚没有对清廷彻底失望之前,不可能短期那么快投靠革命宣布独立、更有可能的是维持中立,一如当初东南互保,等朝廷和革命军分出个结果,再见分晓。

因此,刘继业依然相信最稳妥的起义方式,还是等到以载沣为首的清廷自己一步步走向绝境、把能够得罪的人得罪光了。

刘继业的沉思让最激动的张孝准很着急,他等了五分钟,见刘继业还未开口表态,不由得着急道:“时机是可以由我们创造出来的!文鹿你在犹豫什么!?”

“事关革命大业、事关国家主义之成败、事关你我等文学社同志几十人的身家性命,我又怎能不将前后都想明白了!?”刘继业声音略大,让张孝准吓了一跳。

楞了一下,张孝准看了看蒋方震,敦促道:“百里,你也劝劝文鹿啊。”

刘继业知道,随着时间的推进,历史早就走向了另一条未来不明的方向……未来不再是能够预测的,因此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还没等蒋方震开口说话,却见刘继业忽然将视线转向他问道:“百里,你与东京的梁任公、还有西南的松坡可还有联系?”

“……?”蒋方震不明白刘继业的用意,本想开口问,看着刘继业别有深意的眼神却临时换成了回答:“任公处联系很困难、但是松坡的话,还是有方法的。”

刘继业、蒋方震和蔡锷三人虽然都是好友,但是后二者同是梁启超的弟子、又结交最早,自然关系更加亲密一些。因此虽然走上立宪主义的蔡锷回国后与包括刘继业在内的革命党同志断了联系,却还与蒋方震书信往来。

“请百里向松坡一句话。”

“文鹿请说。”蒋方震看到刘继业的神色变得异常凝重和严肃,心中一紧,回答后等待着对方的说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