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拜拜码头(2 / 3)

加入书签

聊到后面,面对同是‘立宪派’的刘继业,端方似乎感叹地说了一句:“若是朝廷能放开束缚,全心全意地在全国施行新政、而不是像现在一般一步进半步退的犹豫,那么十年内我大清便可富强中兴,不必再惧东西洋列强了!”

相比老谋深算的袁世凯,端方待人处事则似乎更容易透露自己真实的想法。

刘继业附和地说了几句,心中却在吐槽:‘若掌权的满族亲贵真如你所愿,能够放下心中根深蒂固的忌讳,诚心诚意地推行新政和立宪,那么这大清国祚或许还真能延续许多年、革命在短时间内也变得无法企及……但是这也将意味着如今百分之二的满人控制百分之九十八的汉人的情况将瓦解。’

并非所有满族大员都如端方这般开明;相反,满族亲贵普遍比汉族大臣更为保守、也更为坚持那些陈旧的、将满人置于汉人之上的所谓‘祖训’。

说到底,这终归是一种内心深处极度不自信,时刻提防‘奴才’翻身的做法。

在两江总督任上待了一年多,又与袁世凯的关系很紧密;受其利用手中北洋军为政治筹码,端方自然也希望自己在军权方面有着更大的控制力。虽然徐绍桢对他态度也是恭敬、旧军出身的巡防营也听令于己,但是在军队中多一个心腹就多一番控制。对于端方而言,他未尝不想用刘继业来进一步增强他对新军的掌握。

当初在陕西任巡抚的时候,端方便曾大力推行‘洋操’,整理军队,力除陋规陈俗,对新军本就很上心。

毕竟对于端方,相比较其他人而言,被认定是立宪派的刘继业是属于可靠的盟友那一类型,与端方自己是属于同一阵营下的,被其认为是立场一致的人。

接下来二人便多聊了一些军事相关的事务,在问及刘继业就任后有何打算的时候,刘继业有条有序地一一道来,其思路之清晰和新颖让端方频繁点头,脸色也越来越和蔼。

从端方的话语和态度中,刘继业猜测其与袁世凯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交好、而是达到盟友的境界了。具体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双方又达成了哪些的利益交换,无法洞知……不过二人都是当初戊戌变法时的变法派,也同样是变法失败后免于责罚的少数幸运儿。

也亏得满族亲贵的保守、偏见、固执和短视,才会让刚刚兴起不过数年,依然弱小的革命在未来的时间里拥有成功的可能。章太炎就曾直言不讳满人:“愈材则忌汉之心愈深,愈智则制汉之术愈狡”,因此“但愿满人多桀纣,不愿见尧舜。满洲果有圣人,革命难矣。”

在结束了蒙古考察边防的任务后,刘继业便曾花费大力气来搜集端方、袁世凯和立宪派的消息,并从中慢慢琢磨出了一些眉目。

从刘继业所掌握的情报中,戊戌变法后,一个成为朝廷中推动君主立宪的最强力量,而另一个在短时间内就攀升到接近人臣的极致,并且一直在鼓动为因戊戌变法而遭到罢免处罚的官员平反。共同的是,两人都是新政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袁世凯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内极力推行新政,短时间内就将直隶省从庚子国难后的残破混乱当中改造成全国的模范省,将天津这一小城变成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现代化城市。

端方虽仍然并没有袁世凯那么显眼,但是其身为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在归国后所提交、由杨度和梁启超代写的奏章依然为立宪成为朝廷主流意识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在端方地方任职的时期,也在各处大力推行着新政;无论是陕西的新军、湖南时的新式农务和推动实业、还是如今担任两江总督后大力发展新式教育以及进一步鼓励实业,以及对戊戌变法的同志遭遇的同情,都已明白无误地展现出其政治态度。

有这样的共同认知、前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与两江总督端方才能走到一次,成为盟友……而这二人的联手,若是再加上同样支持立宪的前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话,可谓是清末官场的三大巨头集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