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狂飙突进6(1 / 3)

加入书签

林彪此举立即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但是彭德怀却不计较这些事情,而且他对红四军的尊重一点儿都没有改变。因为在他眼里,红四军尤其是其中的二十八团,是南昌起义的骨干,是前身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部队,他对此充满敬佩。

其实早在1928年12月11日,在红四军与红五军新城胜利会师大会上,彭德怀就提出红四军是红五军的老大哥,号召自己率领的红五军向红四军学习。

彭德怀一言九鼎。

即使后来比自己小九岁的林彪出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对以红四军发展起来的红一军团仍以大哥相称。

1933年底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团村战斗,一军团执行其他任务未能参加,使战果不能扩大。带病参战的彭德怀万般遗憾,赋诗一首:

52.著名将领彭德怀如何展现英雄本色

彭德怀与林彪相较,说勇林不如彭,说谋彭不如林。彭德怀是一团烈火,一团从里烧到外、随时准备摧枯拉朽的烈火;林彪则是一潭水,一潭深不可测却含而不露的静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前半句可形容彭德怀,后半句可形容林彪。

彭、林配合,相得益彰,成为毛泽东指挥中国革命战争十分得力的左膀右臂。

林彪比彭德怀资历浅。红四军与红五军在新城会师大会上,朱、毛、彭都在主席台上讲话,林彪还只能坐在台下听。听着听着,讲台塌了。台下人都说刚会师就坍台,不吉利。朱德站到台架上大声一句:不要紧,台塌了搭起来再干!大家一起鼓掌,才把热烈的情绪又恢复过来。

林彪也在台下鼓掌。

猛虎扑羊群,硝烟弥漫;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消遁。狼奔豕突,尘埃冲天,大哥未到,让尔逃生。

大哥,即指红一军团。

作为一位著名战将,彭德怀还有一大特点:终生不改其本色。

师哲有一段精彩的回忆:在解放战争期间,一个炎热的下午,当时解放战争中被俘虏的一批军官在村边树下休息,这时候从村西头走过来两个人。前面是位年轻人背着短枪,牵着马。跟在后面数十步之外有一位中年人,50岁左右,光着头,帽子抓在手里,脚上的布鞋破烂不堪,而且是用麻绳绑在脚面上的,但是走起路来非常沉稳有力。一个挑水的农民在树下休息,脚下穿着草鞋的中年军人走到农民的面前笑呵呵地说:“你家挑水了,我喝你几口水行不行?”农民说你尽管喝吧,中年人弯下身去猛喝了几口水,谢过农民,继续赶路。坐在路边的俘虏认出他来了,指着背影说,那就是彭德怀,西北野战军的司令。其他的国民党将校军官听了大惊失色,呆呆地看了半天,直到彭德怀的背影不见了,才感慨万分挤出一句话,说:“他们怎么能不胜利,我们怎么能不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广昌战斗,李德指挥红军与敌人正面硬拼,三军团伤亡2700余人,占军团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彭德怀当面骂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翻译伍修权考虑到领导之间的关系,没有全翻,彭德怀便把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拉过来一字一字重新翻译,硬是把李德气得暴跳如雷。

彭德怀坐在台上看不见他,他却把这个人未到威名先到的彭德怀看了个真切。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红军中这两位名将相互配合作战的历程。

无论是从年龄来看,还是从任职资历来看,跟彭德怀比,林彪都差得多。当林彪还是连长的时候,彭德怀已经是湘军的团长。从年龄来看,彭德怀长林彪九岁。所以按常理说彭德怀都应该压林彪一头。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1929年,彭德怀率部坚守井冈山,部队损失很大。到了1929年4月,部队从井冈山撤下来,与红四军会合,根据彭德怀的要求,红四军前委会议决定,调拨部分干部和枪支补充彭德怀部。

林彪却调给彭德怀一部分坏枪,好枪自己留下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