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鬼斧神工(1 / 3)

加入书签

断面纤巧的木结构,本来就已经极度轻灵了。再加上这种架空而上,上实下虚的强烈对比,更让人有种‘空中楼阁’的错觉。

细观这些精致的吊脚楼,飞檐翘角,犹如画卷上一笔空灵的白描。这里大多数二楼上都设有悬空走廊,作为进入大门的通道。

三面走廊,悬出的木质栏杆上都雕有万字格、喜字格和亚字格等不同的古老图案。下面悬柱有八棱形和四方形,底端常有绣球金瓜等装饰。

有的阁楼上还搭架出了晒楼,这样的话,夜晚就可以在那里纳凉休息,观星赏月。

那种遗世绝美的意境,秦震虽然没有亲身感受过,但是却完全可以想象的到。这片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群和它的主人们,似乎年深日久早已与这里的一山一水渐渐融合,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放眼望去,苗寨里一片片高低不同的吊脚楼,正在用它沧桑古老的姿态讲述着一个民族的民俗故事。

苗寨内的吊脚楼全部为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高低错落于30到70度不等的斜坡陡坎之上。在传承了传统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现在这种穿斗式的吊脚楼。

这样的建筑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节约了耕地,适应于这种高度陡峭的山地斜坡,并且还能用小材盖大房,典型的天人合一。

虽然外表看上去,这些吊脚楼都历经沧桑十分古老,但是那稳固到数百年都风雨不动的‘根深蒂固’,却让人不得不敬佩这里苗民们的工艺智慧。

根据羽东介绍说,苗寨里的吊脚楼,框架完全由榫卯衔接,一栋房子需要的柱子、房梁、穿枋等等,足足得有好几千个榫眼。

这一路上,羽东和姜旗是安静的,秦震和顾杰是感慨的,他们都在感叹这些吊脚楼的鬼斧神工以及苗寨人民的智慧。

同时也在为大城市中那些过辆大车就能塌了的立交桥而感到自惭形秽。

但是木匠们却从来不曾需要图纸,更没有现代社会里的电脑平面图。他们仅仅凭着祖师爷传下来的墨斗、斧头、凿子、锯子,以及各种成竹在胸、烂熟于心的方案和设想,就能使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

一栋栋三层高的悬空木楼就这样鬼斧神工般的巍然屹立于了那高度的斜坡陡坎之上。

那些压根就不识汉字的苗族老工匠们,没有任何高科技手段,也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做辅助,他们就仅凭着自己的智慧,运用高深的力学建筑原理和普通的几何图形,建造出了这巧夺天工的传奇建筑。

柱、枋、梁、檩全部都垂直相交,构成了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相互垂直的网络体,从而奠定了长方形的结构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个延伸组合成了整个屋体。

正是这种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简单组合,才会给人以一种稳定而庄重的感觉。既有典雅灵秀之美,又有挺拔刚健之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