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没有什么区别(2 / 3)

加入书签

林霭瑜也说道,“这一次的工作会议一共三天,我们有很多时间学习明阳市的先进经验的,其实阳朔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得并不如明阳,我得好好督促他们一下,即便是作为省城,有一定的优势,也不能有所放松。”

众人都点头称是,萧名学的心里面却是有些不自在。

毕竟省城阳朔跟明阳市没法比的,级别上就要高半级,城市规模也更大一些,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优势,先天条件就很好,如今明阳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得比阳朔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阳朔的领导层有问题。

这个情况,省里面的领导们也是看得出来的,只不过碍于面子上,不好公开对阳朔市的领导们提出批评而已。

不说别的,单只是阳朔的旧城改造工作,进展就很不如人意。

陈通达说的比较有技巧,去年以来,自然就是说萧名学成为明阳市代市长以来所做的工作了,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明阳市的几项重大工程项目,都是萧名学成为市政府一把手之后开始的。

萧名学听着陈通达在那里做情况介绍,看着两位副省长都很专注地听取汇报,心里面就想到了陈明洛托付给自己的事情。

说实话,此时明阳市所执行的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一些理论性指导条款,跟陈明洛的建议也是分不开的。

自从萧名学成为市政府一把手以来,陈明洛就通过老爸陈通达之口,向萧名学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方面,明阳市已经不是那么盲目地开展工作了,明阳市的招商引资工作相对于其他地市而言,更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关于这一点,萧名学对于陈通达和陈明洛父子是非常赞赏的,因为他们远远地走在了其他人的前头,包括现在国内的很多地方,都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的好处,但是萧名学经过认真的分析之后,就发现他们所提出来的意见,确实非常重要。

“具体实行中有没有什么经验?”林霭瑜问道。

“那就是细节方面了——”陈通达介绍道,“我们明阳也算是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从明阳走出去的学子,现在已在政界、学术界和商界身居高位,大多都想回报他们的亲人和朋友,这里是值得他们挂念的地方。我们利用这些优势,在京城、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成立办事处,定期组织乡友召开联谊活动,以旧情引商,这方面的收获也不小。”

“同时我们也看到,招商引资必须严加保护,突出服务,也就是要解决怎样留住投资商的问题。我们把投资环境状况的优劣列入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权,出台了企业每月前二十五天安静生产日制度和执法执纪部门违纪休克制度,规定除税务和环保部门外,其他部门每月前二十五天不准到企业检查收费,后五天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到企业办公。若哪个部门违反规定,就责令其自查整顿,整改期间停止行使职权。”陈通达解释说道,“对于贡献大的外来企业家及本地贡献大的企业家,要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让企业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有的外来投资老板可纳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让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除此之外,我们市里面还打算建立行政审批中心,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个中心审批,一个口子收费,各职能部门现场办公,一次性办齐各项手续,方便投资商和广大群众办事。对投资数额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还要采用特事特议,特事特惠,特事特批,特事特办的办法,在收费和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外来投资者,不但要做到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和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也要使投资商能安心生活,放心发展。”

听了陈通达的介绍之后,徐昶明和林霭瑜都表示比较满意。

“明阳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做的确实比较扎实,效果也很好。”徐昶明笑着说道,“之前徐省长就已经充分肯定过你们的工作成绩,现在我也要多讲两句,你们的工作经验可以好好总结一下,向全省其他地市进行大力推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