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六零] 第124节(1 / 5)

加入书签

“小苏同志,关于你拿来的另一个计划书,我和老欧肯定会认真阅读,好好研究的,这一点你大可以放心!只是弦子当务之急的,是关于县里各厂建房的事情。”汪书记开口加入了对话,“像是这里,你写了一条贷款盖房,可钱都是工人出的,咋又成了贷款,需要还贷呢?”

“您是问我写在纺织厂集资盖房案例后的另外方案吧?”

“对,头面写的的确是关于纺织厂全体工人集资购房。”

汪书记能理解这两种集资方法的意思,但却不明白苏曼为啥会在已经有了纺织厂这样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案以外,又写出了这样略显不稳妥的贷款方式。

这年头的人大多还是求稳,像抵押贷款这样的形式,也几乎都是得等到再过几年改革开放以后,才能够有所普及地面向大众,被更多人所得知,但真的有勇气尝试的人,仍是占少数。

“可以可以!”苏曼笑着,又问道,“那我这个月底等您和汪书记消息?”

欧县长:“……”

啥叫顺杆爬?这就叫!

…………

说话间,汪书记已经将苏曼带来的建房计划……好吧,用建房实操指南来形容它会更合适的计划书给看完了。

更多的人在缺钱的时候,还是更愿意先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借钱,或是向单位申请预发工资这样更加稳妥,也不用利息的方式。

汪书记的发问,主要是担心苏曼在计划书提出的贷款盖房会让厂子、工人背上负债,怕各大厂子一心只想着建家属院而贸然去贷款,最后反而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听完汪书记对贷款所持的疑虑态度后,苏曼道:“我在计划书中所提到的贷款盖房,并不是让厂子去找银行或是合作社进行贷款,而是让工人向厂子贷款。”

汪书记更加不解:“这,工人们怎么跟厂子贷款呢?”

苏曼解释道:“这样的贷款形式和方法都很简单,操作起来也很容易,更不会有任何风险。像是纺织厂之前之所以是由工人们全款集资盖房是因为纺织厂账上没有钱,只能通过工人集资才能有钱盖房,但为了凑齐盖房的钱,我们纺织厂这边可是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终于凑够钱。虽然我们是一口气把钱凑够了的,可工人们身上都背了不少跟亲戚朋友借钱的债务不说,厂里头为了凑钱也是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在总结了纺织厂的集资经验后,针对县里其他厂子,我就想出了集资贷款的办法——”

很详细、很具体、很有实际操作型;

很简单、很易懂、很让人一目了然。

只十来分钟的时间,汪书记就把全部内容从头看到尾,这让他不光对推广各厂建房这件事情有了一定的把握,还对苏曼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这篇建房实操指南中,无论是字里行间透露的学识、见识和文笔,还是流露在具体步骤中的野心、远见和细节,都足够能让汪书记意识到,作为撰写者的苏曼的高能力、高水平才华,和她虽有私心却也不能否认半分的,对想要改变、提高花阳县生活水准的坚定决心。

这让一直以来都扎根在花阳县,心里也同样期盼这个地方能够越变越好的汪书记彻底放下了对苏曼之前手段的抵触与防备,升起了不少对她的欣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