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核雕(3 / 7)

加入书签

核雕品种时期,苏州地区核雕制品,除人物雕和祥兽雕之类的手串、珠串桃核雕刻工艺品(17张)较为热门外。还有些传统题材的单枚核雕挂件,如“骑马关公”、“骑驴钟馗”、“刘海戏金蟾”等等。

这类展现雕技的橄榄核雕讲究雕刻物品形态的生动有致,刀法技艺娴熟细腻,把玩于手间要经得住再三品味。

如一枚《骑马关公》。雕刻者利用一枚小小的橄榄核有限的体积,巧妙地构思布局,将关公的坐骑神马、衣着盔甲及其神态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关公所骑的赤兔马与他手持的偃月刀形神兼备。安排处理位置恰到好处。

整件作品人物举止神态不乱一分,前后左右不虚一笔。细微之处不省一刀,区区微微一件核雕小品。没有混沌无序之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像“关公”之类题材的核雕因艺人们数百上千回地雕刻与研习,早已熟稔其布局和刀法,所制出的物品自然耐人寻味,也无可挑剔。

明人杨洪武桃核雕《嫦娥奔月》魏学洢美文《核舟记》,记述天启年间常熟艺人王毅用一枚小小桃核雕刻《东坡泛舟赤壁》,令人读后拍案叫绝。

这要是为什么米雕仅仅只能够在情侣之间流行,而不能够在雕刻界流行的原因了,就算是在情侣界里面,米雕的流行也只是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到现在米雕根本不怎么听说了。

“菁菁,桃核雕刻可不是简单的东西,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价值,桃核雕刻,就是在小小的桃核上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的形象,是种汉族特色雕刻艺术。

其中以十二生肖的雕刻最具代表性,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各具情态,惟妙惟肖。还有十八罗汉、八仙过海、中华珠和各种花鸟鱼虫等雕刻。

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是桃核。明代桃核、杏核雕刻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珑,是一种垂挂在衣带或纨扇或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亦可玩赏。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胡桃核雕刻,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清中晚期至民国年间,各种核雕品种日趋丰富,但精湛细腻程度和其文化内涵等已不及明晚期和清初期。江浙一带仍有不少擅雕能刻的核雕高手。如史料上可查询的吴地金老、民国初年殷根福及子女殷雪芸、钟年福等。

桃核雕刻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明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蓝采和》,整个桃核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小,方寸天地间展尽了微雕艺人的神技。

这枚表面高低凹凸不平的桃核,艺人根据桃核的形态与质地奏刀巧雕巧作,将八仙中蓝采和的面容神态、头上发髻及肩背的花篮和脚下的海浪纹雕镂得惟妙惟肖。

核雕艺人似乎采用了明代竹雕中的圆雕、深雕、毛雕和陷地雕刻等多种刀法,人物大轮廓形态精准,凹凸分明;人物和物品的细部纤毫人微,连蓝采和头上发髻的一丝丝头发、背上花篮的藤编条纹和花瓣都丝丝人扣,清晰可见。这枚桃核雕刻作品历数百年的沉积,核面呈深褐色,但一层岁月的包浆却乌光锃亮。

船首一老跷足而坐,持杯品茗。小童捧壶而立,舱中桌上摆着杯盘菜肴。一老翁凭桌而坐,似在饮酒观景,旁边书童凭栏远望。船尾小童正在搬弄酒坛。作品布局有致,刀法细腻,雕刻精湛,是清中晚期不可多得的核舟佳作。

另有一枚同为清中晚期,其雕刻技法较相近的橄榄核雕《山景》也显示了细腻精湛而不俗的微雕技艺。

此橄榄核雕呈褐色,包浆自然。核上四周环雕着山林峭崖、苍松岩穴和亭廊屋舍等山中名胜,让人感觉小小一枚核上展现着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奇山胜景。

古时的文人有向往山林野趣的“隐逸”情趣。这一时期一批表现奇山胜景和桃源天地题材的核雕也常有问世,供文人雅士玩赏品味。

有的以官船花船等为主,有的以罗汉头、八仙等题材的核雕珠串见长,有的则以单枚的“关公”、“钟馗”等历史和传说人物等为特色。这些核雕制品都较精致,且有各自的刀法及艺术特点。如一枚清中晚期的核雕官船,橄榄核材料体型硕大,船体富丽雅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