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现状堪忧(2 / 5)

加入书签

越来越多的人正意识到“中西医结合”所带来的危害,纷纷呼吁要保持中医特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

孰是非孰,难有定论。

其实,两者都忽略了问题的关键:即许多名老中医都是在行医多年之后,才开始学习西医的。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们有关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在此前提下,适当地了解一些西医的知识,对其提高临床疗效或许有所帮助。

也就是说,只有在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实行“中西医结合”,才有可能是有利的,否则,将未受其利,而先蒙其弊!

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医实行的一场“和平演变”。

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医的思维方式,使中医的观念日渐僵化,从而导致了最为致命的后果——中医疗效下降!

由于西医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使得许多中医师在临证之际,不知不觉陷入了西医僵化的思维模式。

受西医诊断之所囿,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息风;

如根据药理实验得知:葛根、丹参有“扩冠”作用,黄精、地骨皮有“降糖”作用,五味子有降低“转氨酶”作用,于是,遇到相关疾病则必定选用。

第二个原因:中药剂型落后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因素。

说起喝中药,人们一想起它那苦涩的味道,就禁不住有些望而生畏。

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听患者诸如的此类议论:“饭都不想吃,谁还想吃中药?”、“病了以后连动也不想动,哪还有精力去煎中药?”、“就是把药送到嘴边我还懒得喝呢!谁还有那份闲情逸致去煎中药?”、“在学校住读,没有地方煎中药。”;

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使中医在学术上的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变得名存而实亡!医生不在中医的原则指导下用药,一旦治疗无效,往往就借助于西医的手段进行治疗,如果因此而获效,则认为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

此弊积重难返,久而不觉其非,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方向错了,越走只会离目标越远!

中西医结合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西医有无必要结合?又该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必须在经过深入的论证之后再作出决定。

如果抱着“大跃进”式的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改革中医,那么,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将会被某些人“革”掉“性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