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一晃三年,物是人非(1 / 5)

加入书签

闵家这三年来,已是朝中上位最快的门第。

闵朝宗虽然有些迂腐,但皇帝对此人甚是赏识,常将些不易出错,却又极能出彩的差事交给他。

用何广臣酸溜溜的话来说,就是傻子拿到那样的差事,也能**不离十的办明白。

再没眼光的人也看出来了,皇帝这是摆明了把功勋往闵朝宗的手里塞呢!

可这又是为何?

仲夏六月,正是端午才过的好时节,石榴花在枝头摇摇欲坠,更有梅子在枝叶间摇曳晃动。还不到最炎热时,勋贵豪门并没急着去郊外避暑,所以京城里热闹非凡。又加上先帝的三年孝期已过,就连皇亲国戚们也纷纷穿上鲜艳服饰,往来于各亲戚家。

新君继位已是第四个年头,正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好一个难得的年景。

加上先帝走的时候,没有闹出大乱子,留下了基业也丰腴,所以四年来,竟是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

国家太平,便有人为新君歌功颂德。正赶上圣母皇太后四十五岁,虽然称不上是整寿,但因为圣母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底下人还有谁按捺得住?

于是各地请求朝贺的奏折是一拨接着一拨,一份连着一份。

若说闵家的大小姐在宫里受宠?

却有不尽然。

自从两年前,闵芳菲再次小产,皇上就只是封她往上进一步,做了个“华昭仪”,余下就很少再往她的宫里去了。

倒是王美人当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后,身份水涨船高,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早成了皇后之下的贤妃。

御史台的御史大夫是新君刚刚任命的自己人,朝中有人看的明白,都悄悄说,这御史大夫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喉舌,不管说什么话,只为皇上的利益着想。

御史台一心想着皇帝,谁敢在这个时候出来反对操办寿辰?

就这样,还没等皇帝确定旨意的发布,京中各处就开始操办了起来。那些古董店铺且不必说,就连绸缎庄子,金楼也是人满为患。

说不定宫中大办,到时候再去做衣裳,什么事儿可都晚了。

一时间,人心浮动,家底丰厚的,自然不用去外面抢廉价古董,以次充好,家底单薄的,也想在皇帝面前出出风头,便只好绞尽脑汁,各显神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