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乐章 森林的动物告诉我(5):医院(二合一)(2 / 6)

加入书签

维埃恩似乎一直在考虑听从某个人的“备忘提醒”,去往一个危险的地方缓解自己进一步恶化的状态,托恩则一直劝其不要去,认为他的“那位朋友”带有恶意,会把情况变得更糟。

站在事后结果性的视角,维埃恩并没有遇到危险,他顺利回国了,后来比年纪更轻的托恩还多活了十年。

可奇怪的是,越是接近回国的时间,维埃恩好像就越来越不再回信了。

这让托恩的书信逐渐沉落为了“自言自语”的日记性质,甚至有些内容,范宁怀疑大师根本就没有送出,不然它们也不会还滞留在这里,这样一直到大师自己878年年初,因积劳成疾的心脏病去世。

维埃恩到底有没有去那个危险的地方?判断不了。回国前夕两人还有没有叙谈?也判断不了——来往信件是中断的单向的没错,但这既有可能是资料丢失了,也有可能是写信写到一半直接登门拜访了。

「不要去那个地方。」(876年3月20日)

「数月没收到回信,听差打探居所无人,祈祷“芳卉诗人”不会收回她的触碰。近日行动能力稍有恢复,院落小幅散步,尚可支撑,易感疲惫。」(876年4月10日)

「回来了。█████可能吧???」(这一张范宁不能确定是谁给谁,因为绝大部分内容都被涂黑,署名也被划成了墨水团,应该是4月12日)

「听闻您计划于三日后回国,盼临行前造访一叙。」(876年4月18日)

「那祝顺利。」(876年4月21日)

如果将这些透露出的信息,联系起吕克特大师随意回忆起的“往后三五年仍见过维埃恩”,就更奇怪,也更矛盾了。

盛夏的白昼时间很长,凌晨五点时,天就已经微亮。

范宁坐在会客厅沙发上的姿势一直保持未动。

「回到故乡病恙是否缓解?......数月反思后认为,作曲家不该将创作之虞归因于外部环境,至少赶在心疾爆发前,我会确保最后几首小曲顺利降生,大型奏鸣曲的创作计划实在无能为力,不如顺其自然。」(876年9月10日)

「从某种意义上说,纯粹的演奏家是更幸福的,他们面对杰出作品只需享受陶醉其中的演绎,而无须为灵感运转的阻滞暗然神伤。」(877年4月10日)

「花海的景色给人既甘美又悲凉的印象,这跟我的命运太相似了。」(877年7月30日)

「人总是徘徘回回的,多累。可能这就是死亡?」(877年12月15日)

总得来说后面的篇幅都很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