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281节(1 / 5)

加入书签

文哥儿给杨夫人掰扯起学点音乐的好处来。

君子六艺就包括“礼、御、乐、书、数、射”,你不懂点音乐甭说你是君子!

孔子有个门人叫子路,孔子觉得他鼓瑟不好听,就很嫌弃地表示“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就仲由这水平,怎么好意思说是我门下的)”其他同门听了这评价后都有点不尊重子路了。

由此可见,在孔子门下音乐没学好,同门师兄弟统统看不起你!

别看唱儿歌这事儿很简单,实际上可以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太子如今才三四岁,说话还不算利索,多多开腔能让他口齿更伶俐。

文哥儿便让他俩自己学着哼哼一会。

至于他?他都会了当然不用练习!

杨夫人便眼睁睁看着自家侄子和太子在那学《三个和尚》歌声拉拉杂杂、此起彼伏偶尔不记得怎么唱还要去请教文哥儿并从头开始唱。

杨夫人:“…………”

杨夫人脑袋一直嗡嗡的感觉这个症状怕是好不了了。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让孩子的大脑更加灵活!

要是记性不好,能记住那么多唱词吗?肯定是不行的吧!

小时候多练练,以后学什么都快!

这还只是直观的好处,还有一些隐藏的好处,比如能让人身心愉悦,从而增强身体免疫力。

人遇到伤心事、烦心事的时候容易“形销骨立”,这是公认的事实吧?反过来推导一下,人要是保持心情愉快、每天快快乐乐的,自然就“心广体胖”了,病都能少生几回!

她走到捧着茶坐在那儿躲懒的文哥儿身边,和文哥儿探讨起教太子唱曲儿是不是不太合理。

文哥儿一点都没紧张和杨夫人讲起自己接下这活儿的时候和朱祐樘的“约法三章”。

当时他就问过朱祐樘了朱祐樘这个家长亲自答应说“非常之法可用”。

要是家长反悔了他可就不教了!

至于马文升说的什么“内庭之曲宴、钟鼓司之承应不使观”这不是没曲宴也没表演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