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76节(1 / 5)

加入书签

他怀揣着一点儿小激动认真站在案前看起被王华挪到自己面前的考卷来。

可惜他年纪小,对很多词理解比较慢,做不到像他爹那样一目十行地进行初审只能逐句逐句地研究是什么意思。

卷子已经被弥封官弥封好了,看不见考生信息文哥儿最先看到的是最前头的考题。

一般来说,殿试考的是皇帝关心的时政问题,有时候皇帝不怎么关心这次科举,出起题来就会很敷衍。

比如永乐年间考了三次“治国之道”。

对老乡兼“前七子”代表人物何景明:“此子福薄,能诗何用。”

所以估摸着这老刘自己不爱舞文弄墨,也不太待见舞文弄墨的人!

第64章

殿试阅卷工作还真不算太轻松文哥儿跑回王华身边,就看到他爹正在使用一目十行技能对一份卷子进行初审。

文哥儿好奇地在旁边探头探脑。

比如嘉靖年间考了四次“国家安定的治国之道”。

就这么个议论文题目有的人可能多背几篇参考作文就能直接上了。

今年朱祐樘考虑到自己刚登基显然还是挺上心的昨儿正式考试时都待了挺久才退场选的题目也挺好写考的是“宗子之责”。

这个考题可以发挥的方向就多了,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朱祐樘这位新君想要向天下士子问策的想法。

毕竟这题目约等于在问你“一个大家族(乃至于皇室)的继承人该干点啥”。

殿试的卷子是不用誊录的,全都是考生原卷,考生们可以在这一环节尽情展现自己的书法艺术。

要是读卷官正好认识你的字又欣赏你的才华很有可能会把你的卷子推荐到阁老面前。

所以到了科举最后一道关卡卷面分也是很要紧的,有时候甚至能让你逆风翻盘!

王华瞧见文哥儿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好奇便把初审完的答卷挪到文哥儿面前让他自己看去自己则拿起了另一份篇策问读了起来。

文哥儿没想到自己还可以蹭到大明国考三试卷子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