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3节(2 / 5)

加入书签

安排好抄书诸事,王华才与丘濬对坐聊了起来。

没办法,登门求书求完就走,看着总有点不礼貌。

在升任礼部尚书之前,丘濬也干过一段时间的国子祭酒,对国子监的情况比外人了解得多。

王华与丘濬聊起了国子监近况。

王华一路走来都是搞文教工作的,今年他在翰林院任满九年,正好可以迁官。

王华没想到一向爱冷着脸的丘濬还能让文哥儿过来借书。

王华试着让丘濬再考虑一下:“这小子脸皮可不薄,给他点好脸色就蹬鼻子上脸。我怕回去后把您这话给他一说,他就把您家当自己家了。”

这真不是他这个当爹的瞎担心,而是文哥儿真的做得出来。

自从开发了谢迁家、杨廷和家两个新据点后,文哥儿碰上旬休日就往这两家跑。

后来偶尔有别家人邀他过去玩,总是邀了一次就会有两次、三次、四次……

朝廷给他安排的位置是侍讲学士兼右春坊右谕德,一下子成了五品官,还有机会和谢迁他们一样给当今圣上讲课。

这可是不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王华却不想只给天子讲些故纸堆里的典故。

天子不能随意出宫,他们这些做臣子的须得多关注外头的变故,好充当天子在外的眼睛和耳朵,偶尔还要就那些关乎国运兴衰的大事小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丘濬本身就博闻广识,又有任上的经验在,王华与他讨论了许多关于国子监的问题才起身告辞。

如今这小子也算是吃遍了长安街,对各家的拿手糕点和各式饮子如数家珍。

也是丘濬不爱和同僚往来,没请过文哥儿来玩。真要是请了,文哥儿绝对能很不要脸地跑来蹭吃蹭喝(前提是好吃)。

丘濬不知道王华是担心文哥儿找到了新的蹭吃蹭喝据点,他听了王华的犹豫,反而觉得这孩子更像自己了。

丘濬说道:“只要他真心想看书,把这儿当家又何妨。”

丘濬都这样说了,王华便也没再多言,只吩咐人去把文哥儿手上缺的几本《算经》抄下来带回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