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和解(1 / 3)

加入书签

目光无意的望向外面,目光落在一抹蓝色的影子上时,一顿,对上了胤禛的视线,也不知道他在那儿站了多久。

胤禛看着润福望向他,那澄净的眼光,让他心里很是不舒服了下。

他大步的走进了院子里,润福收了手,见胤禛进了院子,收起了漫不经心,脸上挂着一抹敷衍的微笑望着胤禛,心里却在嘀咕,今儿个这日子,他不陪年氏,怎么过来了?

心里琢磨着,嘴上开了口“爷,您过来了?”她倒没有拿乔让胤禛开口哄了她来,上前几步,站到了胤禛面前,伺候着胤禛把马褂脱了下来,胤禛摘下了瓜皮帽顺手也递给了润福,看这样子,怕是今儿晚上要留宿了。

润福心里掂量,绿袖在旁边伺候着也心里有个谱儿,暗暗的替主子开心了后,下去了吩咐杂役多烧一些水,再烫点米酒,加几道胤禛愿意吃的菜。

微风轻轻吹在了脸上,阳光斜斜的从薄纱般的云层里露出光来,这样慵懒的午后,在冬天里极其难得,让人觉得活着就是一种美好。

小格格的满月宴不咸不淡的揭了过去,大家也算圆了面子上的场,散了席后,绿袖和杏儿两个也忙活的差不多,把睡着的叮铛送回了屋子,润福想起了今儿个在宴会上答应了十三福晋的事儿,就顺口也要绿袖再做几双,绿袖和杏儿两个大小厨房找了一阵子,才找出些丝瓜瓤子,拿着阵线坐在润福的身边儿,靠着窗边借着光线做着这针线活儿。

润福捧了一杯柠檬草茶,靠在太妃椅子上,透过半开的门帘,冲着门往外面望去,杏儿不时的小声问着绿袖这个阵脚怎么走,绿袖也轻声的回着,时不时手把手的教着。

外面起着风,很硬的风在院子里打着转转,不时的卷的尘埃引得一起旋儿,几缕扑进屋子的被厚厚的门帘挡住了,端见门帘前后摇摆。墙角颤颤巍巍的一抹绿色,顺着石瓦缝冒出了头,在一大片枯黄的杂草中,如果不细瞅都几乎不可见。

杏儿掸掸手上的线头,把银色的小剪刀放在了箩筐里,起了身子,给润福的杯子里添了水,又拿了一件披风披在了她的肩上,嗔怪“主子就这么冲着风,也不仔细着了凉,前几天才受了冷的”。

润福开了口后,反而觉得不知道说什么了。

润福轻轻的点了点头,收回了视线落在了手上正在看的几张纸装订的手抄稿《聊斋志异》,下面细细的写着“第四卷”几个蝇头小字,翻了开头,上面从左到右的“写着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几个大字字体瘦骨嶙峋的,应了这书名儿,和这文风倒很搭,不过润福一眼认出这是祈逸仿照人家的笔迹写的。

这手稿落在了润福的手里倒也是机缘巧合,这也是前些日子祈逸和鱼缸一起送来的,想当时在卧房里闲来打开这蓝色布包时,看到从蓝色的布包里露出《聊斋志异》这几个字儿,润福觉得有些手足无措,这可是《聊斋志异》啊,蒲老爷子一生的精粹。

润福当时手都颤抖了,这当世的人不了解这本书的价值,但时间是最大的升值过滤容器,在后世这书稿的价值不言而喻,可是货真价实的艺术瑰宝了,其实她本身对鬼神这东西原来是敬而远之的,但自从穿越了,就对这些神鬼之类的心有远敬,对于蒲松龄的这些故事,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她觉得这蒲松龄能如此长寿,想必也是和这些不无关联的。祈逸信里和润福说,这是阿玛在山东时结交了的一个名叫朱缃的人,不过这个人的身子骨一直不好,夏天的时候病如沉疴,就把这手稿托付给了阿玛,让他找个机会给出版了,祈逸觉得这故事集写得奇妙,就自己誊了一份,不过因为时间问题,只誊了一百篇而已,余下的三百多篇等誊写完了再陆续给润福捎了过来,这两个月她抽空就会拿出来读读,。

润福就这么整整的坐了一下午看着书,尽管故事上辈子已经看过了,但是是从电视里了解的,不似文字读来这么的栩栩如生,读来口齿生津的。直到夕阳斜下,倦鸟归巢了,绿袖和杏儿喊润福要用晚膳了,润福方把书放下了。

润福站起来伸个懒腰,懒懒的问着收拾桌子的绿袖“今儿晚上吃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