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我稍微提一点点意见(2 / 3)

加入书签

结合这几天对黄淡伟的观察,吴子义认定这是个“保守派”,72年出生的中生代教练还远不如元国强这个56年的本应该到了退休年龄的老资格有魄力,不管是能力还是胆量,相比元国强都差了一大截。

黄淡伟懵了一会儿,问道:“这...子义你这改变可有些大啊,小谢都跑了好几年的第2棒了,突然换棒次,有些不好吧?”

吴子义摇了摇头,强调:“不是老谢,是我...和老谢!如果按我的想法来看,我才是最适合跑第3棒的人,我的弯道技术比老谢更好,而且老谢现在后程进步很大,已经能跑出3.49的后40米分段了,跑第4棒也是非常适合的。”

一旁的许周正等人面面相觑,主动让出第4棒,而且还是吴子义这个世界名将主动提出,这无疑冲击了他们的心灵。

“好,队伍里有不同的声音是件好事,我也很想听听子义你的意见,请讲。”

吴子义摆了摆手:“只是一些初步的建议,我是觉得咱们中国男子短跑现在人才这么多,没必要非保持固定的阵容,为了更好的棒次配置以争取更好的成绩,我们是可以做出一些改变的。”

“像我们去年的阵容是天哥、老谢、强哥还有我,现在致强因为状态不佳而没被选进国家队,但不能说简单的选一个兄弟来直接填到第3棒。因为第3棒的跑动距离和2、4棒一样都是120米,舍去预跑的20米,持棒跑的距离也是100米。第3棒对于运动员的极速、速耐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因为是弯道,对于运动员的弯道技术要求也很高。”

“通常而言,后程型选手和200米专项运动员是非常适合跑第3棒的,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兰迪教练跟元教练建议将天哥换到第1棒的原因,就是为了扬长避短。所以......结合我们目前的队员配置问题,我的建议是——第3棒由我或者老谢来跑,老许他们可以填补1、2、4棒。”

吴子义说完拿起了碗给自己舀了一碗汤润润嗓子,一口气说了这么一串话还真有点口干了,但左等右等,汤都喝完了却不见黄淡伟有些动作,看样子是被这一点点意见给整蒙圈了。

对于这位黄淡伟教练,吴子义的感官是不怎么好的,作为广东名教沈孝智的“高徒”,1972年出生的他曾在1993年以及1995的马尼拉/雅加达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获得过两枚200米金牌,也曾经是中国短跑的中流砥柱之一。

前世的吴子义和他完全没有过交集,但从去年的冬训开始就和苏炳天在聊天中逐渐的对他有了一些了解,加上前世的东京奥运会期间在黄淡伟的指引下,为了“保守起见”更改元国强原本定下的练了好几个月的“苏1汤3”阵容,变成了燕京/里约模式的“汤1谢2苏3吴4”。

可惜吴子义没有看到这个阵容最后的成绩,但用脑子都能猜个七七八八,毕竟原本的多哈世锦赛上,状态巅峰的谢震叶加3个10秒2硬实力的苏、许、吴都能破国家记录。21年的谢震叶虽然状态不行,但汤兴强和吴致强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更别说在半决赛上跑出9秒83的苏炳天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奥运期间吴子义和陈文仲劳毅一起打电话聊天的时候,陈文仲就断定如果冬京奥运会用“苏1汤3”的阵容,除非出现较大的失误,否则破国家记录都是最基本的,说不准能跑进37秒60。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