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节撤离(新年快乐,明天休一天)(2 / 4)

加入书签

值得一提是,为了阻止日本华北方面军在豫省的进攻,号称爱民如子的光头命令4~9军275师掘开了花~园口的黄河堤坝。

浩浩荡荡的洪水席卷而下,徐城、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顿时沦为泽国,给当地的百姓造成极大的灾难。

根据特务处各地情报站提供的数据初步统计,总计有80余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大片黄泛区。

即使掘堤事实上打破了日军的两线夹击茳城的作战计划,为保卫茳城争取了时间,可随着战事的推进,战局依旧对国府不利。

到了10月的上旬,日军攻占信阳,斩断了坪汉铁路的联系,使得茳城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茳城开始全面撤离。

在作战期间,从不出门或者涉足茶楼酒馆、舞厅戏院,甚至向国府方面主动要求降低生活标准,难怪可以保持如此高的战斗热情。

就在这时,越来越多的红俄战斗机赶到战场,日本人很快就招架不住,一架接一架被击落,纷纷败下阵来,拼命朝远处逃窜。

此战,国府方面损失了9到12架飞机,而日方的损失是国府方面的3倍左右,这一战对稳定茳城的空中局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甘失败的日本军方于几天后又一次集结,18架轰炸机在36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向茳城发动了新一轮的空袭。

张网以待的红俄援华队迅速出动,利用飞机优势在1500米的高度对付日军战斗机,果军空军盘旋在2400米的高度,负责掩护,同时担任攻击日军轰炸机的任务。

一代船王卢作孚先生受命指挥撤离行动,利用分段运输方法,先将所需运输的人、物先集中到宜昌再行转运。

不久的将来,对方在短短40天内,将150万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10多万吨货物以及机器成功运到了山城。

见势不妙,日军只能立即调转机头向东撤退,援华航空队和果军空军勇敢追击,当天共击落了14架日机,自身只损失了2架。

1938年上半年的茳城上空,可以说捷报频传,在这段时间里,两国空军并肩作战,先后与日军展开了数次大空战,成功地阻止了日军对茳城的空袭,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

相反的是,地面战场就没这么顺利了,果军基层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大量杀伤日军,给予了日军以重大打击。

从长谷良介传回的情报看,日军华中派遣军总伤亡应该在5.5万人—7万人之间,同时还有10多万轻伤人员,日本人元气大伤。①

但由于某位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的失误,导致果军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身,果军阵亡将25万余人,加上负伤超过40万,无力再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