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观音兴林国转世 龟灵咬白莲童子(1 / 3)

加入书签

“世传明帝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谴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有一次,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刘庄正要开口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后来他有个博学的大臣说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后请其在东汉起家的风水宝地,南宫大风亭,修建一座塔寺,为东汉、母亲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祈福。“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7)的南宫县普彤寺,由印度摄摩腾、竺法兰主持修建。”但修建耗日持久,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才完成(公元72年),耗时五年。

“普彤”中的“普”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华经(冠科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红色,叫“彤庭”,因为普彤塔及塔后普彤寺均涂为朱色,故取“彤”字。普彤塔以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

道中即事

方岳

对灶何妨客燎衣,溪翁且莫键柴扉。

日之夕矣樵风冷,觳觫一牛将犊归。

--------------------------

观世音功德凝形--兴林国转世为人

方术,道教源流。方士,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也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类职业的人。在周朝,方术士定为官职,兼管刑狱,至秦汉时大盛。《史记·秦始皇本纪》:“方士欲炼以求奇药。”方术后结合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等思想,在东汉正式形成道教。孔安国(西汉,前156-前74年)《论语》注“方,道也。”

建普彤塔—立观音像

《后汉书·冯异传》:“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

汉明帝刘庄,阴丽华子,出生在元氏万年村。刘秀初起时,汉明帝刘庄,曾随其父汉光武帝刘秀被王郎追杀,在河北南宫大风亭下,对灶燎衣、吃饭歇息,刘秀言此地是风水宝地。(25年),于附近的鄗城称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