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1 / 2)

加入书签

两人相视而笑,很有默契地把这个问题揭过不再谈论。

其间婢女又进房送来几样点心,想是刚从厨房端来的,热气腾腾,香味袅袅。舒仪吃地极为尽兴,其中有几样吃食她从未听过见过,口味却是一流。郑衍也算一个好谈客,言谈绝不叫人乏味,偶有引经论典的言语也足以说明他才识过人。

两人言谈正欢,忽然听到院子传来一阵丝竹声,曲调软侬柔腻,乐声盈耳,如能醉人。

舒仪不由心中一动,抬头看见郑衍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写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字迹娟秀却少了些笔力,显然出自女子之手。她顿时感到奇怪,哪有人家会把这样情诗爱语高挂在待客的厅堂之上。

正想着,院内的丝竹声渐息,却换成了一阵笑语,喧闹不止。

郑衍微怔,旋即咧嘴笑了起来:“你知道我刚才在想什么吗?”

舒仪摇摇头:“我可不是你肚子里的虫,哪知道你想什么。”

郑衍道:“看到你从墙上跃下来,我想有两个可能,你要不是飞贼,要不就是舒家的人。可是白天又怎么会有贼盗出现在那样的宅第,我猜,你莫不是舒家人吧?

舒仪徒然一惊,半块桂花酥已经到了喉口,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她心想,这时候是不是应该一扔盘子站起身,把桌子掀翻,然后大吼,我舒家人绝不会与刘家人同席而坐,同桌而食,接着还应该把刚才吃的那几块点心全吐出来,最后一甩袖子,施展绝顶轻功飘然离去,留给他一个脱俗的背影……

她拿起茶盅,呷了两口,抬眼时和郑衍观察的视线撞在一起,他的眼眸清澈晶亮,像黑水晶一般,这让舒仪产生一种错觉,这样的瞳眸似乎能将任何事物都倒映出来。

舒仪走到窗前,轻推开窗扉,秋末的风带着丝丝的寒意往脖子里窜,她吐了口气,望向院子。临假山水泉旁有个亭子,三面垂下了鲛纱,四个婢女手持碧箫站在亭外。亭内坐着五六个锦衣公子,从他们的姿态举止上,很容易就判断出是富贵出身。还有几个女子坐在亭中,笑声如铃地传开,似乎正与公子们调笑着。

看到这个场景,舒仪立刻猜到了这里到底是哪里。启陵门第等级极为森严,士族门阀子弟平常寻欢作乐也不去一般九流混杂的烟花柳巷,有富贵人家就专设一个园子,调(tiao)教一些美丽女子以供士族子弟玩乐。舒仪这才明白,为何那红衣丽人一脸怪异地上下打量她,为何厅堂中挂有这般旖旎的诗句,念头方在脑中转过,她侧过脸,含怨带愤地瞪向郑衍:“你……你说这里是酒楼?”

郑衍点点头,说道:“是啊!”他不明白舒仪方才还笑语盈盈,怎么脸色说变就变,这里是刘家的产业,几年前他也曾随舅父来过一次,有酒有菜——不是酒楼是什么?

见他一脸诚挚,舒仪恨地牙痒痒。她小时候曾听嬷嬷说过,启陵曾有一位卫尉府千金,出游时所坐的马车坏了,便到一户人家的后院休憩,听到院中霏糜声色,这才知道原来那是条柳街花巷,那位小姐又羞又愤地回到家中,翌日寻了短见——这个故事并不是赞扬那位小姐的贞烈操守,而是揭露了一个人人都知的事实,越是名门巨室,越是在乎爱惜名声。

郑衍停了片刻,又说道:“看到你买了那个九扣连环,我又想,你应该不是舒家人。”

舒仪感到意外:“为什么?”

“你以高于市价近十倍的价格买下它,”郑衍神色从容,“舒家的人都精明地很,哪会有你这么笨的。”

舒仪浅浅一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气愤。可她知道郑衍这句话有所保留,他的疑虑没有真正打消,她道,“所以呢,你想要知道我的身份?”

郑衍想了想,摇头说道:“还是不知好,不知者无畏这句话对人对己都可以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