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战开始6(2 / 4)

加入书签

如里面一条修武备覃恩信,朝廷养兵每年所费国帑何止百万,都快把国库搞空了财正几乎要破产,还要修武备,修个什么鸟?如今天下四海平定,北面契丹硬不起来,西北党项打趴下去,南方的侬人之乱也新定,又可以还兵于库休养生息,这时候不让国家恢复元气,还修个屁的武备?

至于覃恩信,这更是一句空话,哪一朝哪一代谁不是重用正直之人,谁会用那些奸佞,那不是骂当朝的官家是昏聩之辈?

这些都是读书人务虚不务实的纸上之言,纸上说得好听,压根没有一条行这有效的办法来运作。

朝廷与地方不少人都冷眼看着这些清流折腾,嘴上呼应得好听,但是实际按兵不动,暗自观察,凭他们的经验,这一场新政绝不会持续太久。

朝中问题最大,各地反应最为激烈的不是重农桑,而是在择长官这一块上。

能做到这个位置,他知道急流勇退方得始终的至理,几十年宦海沉浮,什么样的英雄好汉他都见过,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谁是永远的不老松。

夏竦最了解赵祯,赵祯文弱的外表下有一颗永远不服输不安份的心,所以他在刘娥的影子会如此压抑。性格忧柔的他却又想做一点成绩出来,但是看到老百姓的日子不好,他又会对自己的政策产生怀疑,这就是一个复杂的赵祯。

自古帝王心术,想要驭下就不能让下面的人猜透自己的心思,武帝嘉靖都这样,赵祯的性格矛盾,心思却极为单纯,他有肚子里没有什么帝王霸道,只有对人极为难得的信任。

也亏现在当朝的几位相公都是先天下之人,上君下臣齐心用力,方有今日之新策。

范仲淹韩琦富弼几人,每每雄鸡唱晓完就到了都堂。几位相公身清瘦,特别是韩琦,人长得高大但是只有一副骨架子,给人一种拒而远之的感觉!他们比常人更有激情,不少人都知道,这几位相公平素吃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常年累月这般用命,身体迟早会垮。

农民几千年,无非是秋收春种,就是看老天爷哪一年心情好多给几口饭吃而已,朝廷再怎么重视,产量也就那么一回事,一句口号无非平抚一下这些泥腿子的心情罢了。

最难摆平的倒是这些士大夫!

无以为报,唯有尽心用命!

每天各州路的大小情况都会汇集到都堂,光是看下面呈报上来的实施新政的情况都已然不够用,若是再晚来几分,那时间更是捉襟见肘。

不过新政尹始,各地都还在推行,只是对下面的官员来说影响巨大,他们反应非常强烈,许多地方甚至明张旗号,实则阴违,推动并不明显。

新政推行至今,起初还没有什么反响,但是各地方的暗潮已开始涌动。

《答手诏陈十事》递上去,有几条还没有实施已经遭到了朝中大臣以及各路权贵的极力反对,暂时搁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