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大西北民风彪悍!打旱骨桩祈雨(2 / 3)

加入书签

晋安看着浩浩荡荡进山找僵尸的大西北男女老少,心有感慨的说道::“南地多雨,湿气通尸气,最适合一些尸煞躲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或阴气寒重地方修行,但多雨的地方,雷雨天气也多,这些尸体自身阴气重,容易引来雷击,往往是还没闹出太大祸害就被天雷给劈死了。所以鲜少有地方打旱骨桩。”

“即便没有被雷击劈死,南地雨水充沛,人口集中,所以民间的道士和尚阴阳先生也多,往往是死人还没成煞,就已经被道士、和尚做法事超度怨气了,所以根本没机会诈尸伤人。”

“当然了,一些地方闹大旱,也会偶尔见到打旱骨桩,但数量稀少,并不多见,毕竟民间不缺道士和尚。西北地方因为缺水,导致地广人稀,民间道士和尚不多见,再加上因为常年抵御外族,造就西北的民风,不管男女老少都很彪悍,天不怕地不怕敢跟鬼神斗法,所以打旱骨桩在西北最常见。”

西州府土地贫瘠,再加上地广人稀,经常是一个村子消息闭塞无法与外界沟通,黄子山村的村民们哪见过外界的花花世界,听着晋安介绍康定国个地方风土人情,心驰神往。

晋安身边的村民逐渐越围越多,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还要打旱骨桩祈雨。

“要不这样吧,反正大家也要去打旱骨桩,不如也让我随大家一起出分力,万一碰到闹得凶的旱骨,我也能帮上一些忙,如果我没出什么力,就不好意思再向大家讨要这份水了。”

几位村老还想继续送水,但几次被晋安拒绝,他们也不再坚持了,想了想后同意了晋安随队一起打旱骨桩。

“老土根没说错,晋安道长跟那些来自富庶中原的人很不一样。”几位村老感慨道。

接下来,黄子山村村民们继续出发去打旱骨桩。

但这次与以往打旱骨桩不一样,这次队伍里多了一名年轻道长,还有一头跟牛犊大的山羊。

“晋安道长您见识真广,叫博,博什么来着…就是你们中原人用来形容一个人读书多的那个词?”老牧民孙土根皱巴巴着一张粗糙沟壑脸,怎么都想不起来。

“博学多识?”

这些村民除了一开始对山羊体格表示震惊外,倒是没有做出其它特别举动,在他们认知里,中原富庶,中原水草肥美能把羊喂养跟个牛犊大也很正常。

打旱骨桩就是打听哪里有新下葬的尸体和无名无姓的坟包,无名无姓坟包因为没人祭拜,容易心生怨气,跑出来作怪。

村民们组成浩浩荡荡队伍,爬上一座土山,按照村老介绍,这座土山在过去还能长出些稀稀疏疏青草,也是大伙放牧经常去的几个地方之一,可连着半年干旱不下雨,就连原本的稀疏青草也不长了,现在完全变成个土山。

按照村民们所说,这土山算是这附近风水最好的一块地了,有人偷偷葬人也肯定会把人葬在这山里,这山里肯定有新下葬的坟。

“晋安道长,在你们中原那如果碰到旱灾是不是也会打旱骨桩?”一位满嘴牙齿都被旱烟熏黄的村老,问向随队的晋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