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第八十五章 冯宝施政(三)(2 / 3)

加入书签

不过,冯宝思维当中,他们和后世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员”一样,自力更生没什么不对。所以,他立刻言道:“同在大唐治下,皆陛下子民,怎可弃之不理?今众多作坊缺少做工者,以至需雇请外族,可见,人口多寡,甚是为要!虽流民,务工亦有缴纳税收,官府当治之。”

“流民何来缴税?”崔继生的追问,实际是代替了所有人。

“流民务工,自有产出,无论施工队或作坊,皆按“商税”缴纳,此事看与流民无关,然无做工者,何来产出?”

冯宝没办法也没有能力清楚那些经济学内容,但其此问却道出一个唐人不曾仔细考虑的事,那就是人与之生产创造出来的“物”中间应有某种关系,而“新商税”是作用于“物”上,由此可见,“人”之重要性。

当然,这中间其实还包括了看不见实物,却真实存在的一些东西,比如“服务”,只是这一部分,冯宝认为没有必要和在座的人。

“末将高翔,率七百麾下赶至听命。”

“‘巡逻队丞’方有财,领三百人听命。”

“好——!”冯宝大赞一声,随后从座位上站起来,缓缓扫视一圈众人,正容以道:“众所周知,簇原本荒芜,后乡里为安置灾民、流民,建‘棚屋’供粮食,且伴随‘卫岗乡’发迹而聚集众多百姓,致朝廷划拨给乡里。然本侯与谢黜置使近年征战于外,未曾好生理会,此为过也,自当上书陛下请罪。可是,在陛下圣谕颁布之前,本侯依旧乃‘新安黜置副使’,肩负‘牧民’之责。连日大雪成灾,本侯听闻‘道棚村’受灾颇重,本意前来赈灾安民,来此方知,百姓大多困苦,且频受刁民滋扰,以致日常需佩刀出入,试问,大唐盛世之下,何需如此?”

“冯兄莫要动怒。”贺兰敏之见冯宝语气越来越重,便主动发话道:“区区刁民,剿灭便是,此事‘羽林左卫’责无旁贷。”

“多谢贺兰兄鼎力相助。”冯宝先是客套了一句,而后再向所有壤:“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本侯决议裁撤‘道棚村’,改设‘安民坊’,纳入‘卫岗乡’。”

但实际上,冯宝还是瞧了古人。

在任何时候,多数官员或者有成就的商贾都是人中龙凤,个领个智慧不凡。尽管由于还没有人总结出经济学,但经济活动本身是客观存在,冯宝那一问,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

“冯侯且慢!”

“哦?”冯宝看了一眼话的崔继生,问道:“崔乡长有异议?”

崔继生很早以前就知道,“卫岗乡”乡长一职,虽品级高,却实权不大,有两位钦命“黜置使”在上,充其量只是一个“执行者”,并无决策权。但这并不是他不管事的理由,而且自他上任以来,注重清理前任积压政务,在民间口碑甚好,因此,他觉得自己应该拥有更多话语权才是,尤其当谢岩短期内不在的情况下,自己全权处置本乡政务才更为合理。至于冯宝,他不认为其是一位合格地方官员。

“冯侯,此处百姓实为各地流民,按律法,本该遣返籍贯所在,收容已是大之幸,怎可悉数纳入乡里?况本乡无可用之地分配,纳民以居,民以何为生?”崔继生一语道出本质,那就是“不合律法”,且下四民“士农工商”里,压根没有这些人。除非能够分给他们土地,可这在“卫岗乡”,根本没可能。

冯宝并不清楚,在大多数唐人认知里,“道棚村”百姓是一群放弃种地的流民,属于唐人阶层里最下端,某种程度上比奴籍和贱籍之人还不如,因为他们需要自己解决生活问题,哪怕现在在“施工队”做工,看起来收入不低,却是朝不保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