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策略(一)(2 / 3)

加入书签

“陛下,臣以为,唐尚书所言有‘误国’之嫌。”

“哦——?”李治看了一眼说话的李义府,心说:“汝不知兵,怎有此说?”不过嘴上却道:“唐卿家忠勤王事,何来‘误国’之说?”

李义府起身行礼道:“朝廷支应大军,耗费巨大,今得胜回朝,实为理所应当,若留下半数,多出来的一万大军,粮秣从何而来?西域贫瘠,难以自给,从关内运送,运十存三,途中损耗太大,长此以往,朝廷难堪重负,此举万万不可。”

在场的每位大臣其实都知道,李义府和唐临很不对付,二人之间久有嫌隙,只不过皇帝不表态,李义府也动不了那位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的老臣唐临,此刻站出来说话,明是“议政”,实为指责,可偏就说的很有道理而已。

李治对唐临谈不上好感,只是碍于其是先帝留下老臣,常规使用罢了,然对适才那一番话,着实有些不满,毕竟在他的心目中,谢岩当初提出的“减少驻军”才更合心意。

在谢岩心里,学堂承载了太多希望,所以,谁来接替高远,事实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过去没有想过,那是因为在谢岩看来,没有人比冯宝更合适,他也有足够的把握说服皇帝,但是现在……不得不面对现实。

对于高远出任“兵部左侍郎”一事,谢岩大体上猜出那是“英国公”李绩的意思,既然把人从学堂弄走,那在“督查继任者”一事上支持自是理所应当,而高远在离开之前主动提及此事,也必定是想到了这一层,可问题是,谁合适呢?

权衡各种利害关系之后,谢岩方才言道:“于乡长勤勉忠厚,熟悉乡里与学堂事务,实为合适;苏永兴掌学堂财事,井井有条,未曾有任何差错,且新获官身,应报效朝廷才是,唯此方不负陛下隆恩。”

应该说,谢岩推出于辰和苏永兴二人,高远是非常意外,他们的地位身份都不高,出任“督查”能否获得皇帝认可,实在是太难说了,可不管怎么说,此乃谢岩本人意思,姑且试试也未尝不可,便应允了下来。

“紫薇宫”内“武成殿”,乃日常朝会所在,今日常朝结束后,李治忽然想起一事,便命王伏胜宣召李绩、李义府等几名宰相以及“兵部尚书”唐临和新任“兵部左侍郎”高远至“贞观殿”议政。

“既然李卿家以为不妥,可有良策?”李治问道。

李义府哪里懂得军事方面的事务,只是在其站出说话前,心里早有想法,故而回道:“陛下,‘兵部’高侍郎曾追随‘卫公’、‘英公’多次出征,屡立战功,臣以为,高侍郎定有良策献于君前。”

“给几位卿家赐座。”李治先是吩咐了一句,而后直接言道:“西域已定,‘突厥’远遁,我朝大军即将班师,不知‘兵部’可有行事之章程?”

“启奏陛下,‘兵部’自知晓‘西突厥’大败远窜之后,已拟定章程,只是尚未成文,再有两日,当可呈报陛下御览。”

“甚好。”李治接着又道:“章程既定,唐卿家不妨述之?”

“陛下,西域广袤,乃新拓疆土,老臣以为,苏大总管麾下大军,应留下半数协助地方,以防‘突厥人’卷土重来。”

“半数?”李治口中念了一下,而后微微皱起眉头,旋即又问道:“众卿家以为,‘兵部’所奏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