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谁家欢乐谁家愁(1 / 3)

加入书签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明泽一味守成,督促子弟读书,更注重仕途,于经济上难免轻忽些。细究起来,其中也不乏李三舅的功劳,头几年北地的生意,可是狠狠‘亏’了几年,这些年才刚渐渐好转,也不过是略有盈余。内中猫腻,不言自明。

横竖李三舅和董氏两口子,又有能干的儿子们襄助,这些年早捞了个盆满钵满。

之所以一直没有另起炉灶,不过是因为将军府在,还没寻到合适的庇护。总不能比将军府权势差了罢,不然撕破脸皮也没了活路。

这庇护着实难寻,这得跟将军府多大的仇,为了几个银子得罪冯家啊。冯老爷子那是好惹的么,福禄寿一辈子,外表粗豪内里精细,最会倚老卖老装憨,哪里吃过亏。不说是个老狐狸,就是活的那把岁数,差不多的一辈老权贵,都没了,剩下的都是子侄一辈。惹恼了老爷子,撅胡子上门一通臭骂,你待怎地?没的还落得人嘲笑眼皮子浅,以后官场怎么混?

所以李三舅那点儿倪墙的心思,一直憋着。

李三舅李明允这个年过的挺滋润,年底的时候锦记的分红就不必说了,年景好,所获不菲。

但是却不在李三舅的眼内,自打接手锦记销路这一块,尤其是来了京城坐镇后,每年锦记的分红,跟他其他收入比,十之一二罢了。

年前大哥李明泽进京,不知跟将军府密谋些什么,李三舅想尽办法,甚至买通了府里两个有体面的管事,却一无所知,十分丧气。

更可恼的是,李明泽回南的时候,叫他一起回去,京里事务交给大侄子李家鼎暂管。李三舅立刻从中嗅出不寻常的味道来,跟李三奶奶董氏一商议,知道恐怕不太妙。只此事突然,他们有些措手不及。李明泽毕竟是家主,说话他不能不听,最后没法,答应过完年出正月再回,其间把京中生意上的事情也好跟大侄子交待清楚些,账务理明白,也好让大侄子尽早上手云云。

李三舅打小因为庶出,最会察言观色,知道这个大哥是个稳妥的慢性子,一切求稳,鲜少使用雷霆手段,如今正好利用上,趁机他安排妥当,大家索性摊牌。

果然,李明泽一想儿子家鼎在京中各种不熟悉,虽说有将军府他三表哥照应,毕竟只是官面上的,具体生意上的事情,还得自家摆布,所以就应了。

李三舅得了喘息的机会,从腊月到正月两个月,忙的他两口子并儿子们,脚打后脑勺。直到冯府分完家,他才收拾了东西,安心上路回南,家小却仍旧在京。

且说李家三房的在锦记的位置,家主李明泽,长房长子,且李氏这一支的族长,总管着一应事务。二房当家的李明鸿,和李明泽并冯三爷的娘,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李明鸿酷爱鼓捣纺织技艺,李家因他,锦记的纺织作坊用的纺车在江南数一数二;李家也因为他,每年都有一两种新鲜花样丝绸问世。所以锦绣记在江南也是数得上的几家大绸缎商之一。

三房庶出李明允,为人圆滑世故,一直跑外销,锦记本就发源姑苏,南省有地利之便,根扎的也深,李三发挥的余地小,空子更小。后来自告奋勇跑北方,后来索性直接驻扎在京城,负责北地的布匹销售。

而李家技术如此领先,销售渠道看着也不错,居然没有在行业里独占鳌头,却是有些说不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